自考过来人给自考生的几条良心忠告
第一点是,认准了的事情就去做,但是一定要低调。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咱们如果已经弄明白了自己需要自考一个学历,自己好好去做就行了,不要随便给别说,因为别人或许不太懂,也或许不是你过得比他好,就容易有影响你的声音出现。其实好多人还在考虑阶段,或者自考之初就是被这些因素影响而导致放弃的。所以,你要悄悄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惊艳所有人。
第二点是选好适合的专业就一定能拿到自考证。
自考的门槛真的没有你听说的那么高,那些给你说自考难,根本没什么人拿证的,或者说自考辛苦拿的证跟国开成考一模一样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忽悠你报高价班或者报成考、国开,别问为什么,懂的都懂。
第三点自考不用刻意追求热门专业,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开特别冷门的专业
咱们之前说了,要选适合自己的专业,但是如果是特别冷门专业的话一定要慎重,因为自考跟读大学还不一样,不是说选了个专业就一定有老师教你,最后学有所成办毕业。自考是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冷门专业就意味着自学资料难寻,甚至教材都凑不齐,也可能考半道的时候,教育院因为报考人数过少、专业不适合自考等等原因取消了该专业,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了。
第四点是选专业最好用的是排除法。
咱们可能很难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或者什么专业适合自己。但是对不能考的和不喜欢的还是很好分辨的。首先是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类别,然后是排除科目表里面有学不会的重难点科目的,比如说化学、力学、高数、这些需要有良好的前置基础才能学懂的东西。难点都无所谓,只要能看懂就能学,就怕需要前置基础才能看懂,自己又没办法补充基础了。
第五点是自考的学校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咱们可以为了好听,自己舒服选个名声更大的主考院校,但是千万不要冲着它的名气就以为这个自考证就跟牛,没有的事情,甚至你考着考着自己的专业都换了主考院校都有可能,因为他们只是管毕业发证而已,别问为什么总有宣传985211的自考,问就是为了高利润。
第六点是自考没有任何限制。
那些给你说名额、某某院校班、什么助学金补贴的通通都是机构的营销手段,自考就是在自考办报名而已,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机构附加的。
第七点 自考证没啥用,大学生都多得很,谁还会用自考生呢?
是谁用自考证?这样说的人有用吗?不去用就别哔哔,能不能帮我们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格做更多的事情我们自考生自己不清楚吗,他们有啥资格说。咋啦,怕我们过得好呗
第八点别听机构瞎忽悠,一忽悠一个坑
自考就那么回事,就是学习和流程。所以你想要机构的课程就看它的课程,你想要它的流程指导就问他的流程指导。千万别听销售大忽悠,该讲课讲课,该讲服务讲服务,别一会儿是什么AI分析、一会儿是什么政策改革的,都是为了钱。自考机构现在大多靠忽悠招生,但招生销售换得比哪个行业都勤快,谁信忽悠谁蒙蔽。
第九点能自考的千万不要去选择成考或者国开。
虽然同是非全学历,但是作用还是有差别的。而且这不是自考生的心理安慰,是在很多规定上都有体现。如果有后续安排的自己去了解。
第十点,想考研的人千万别选成考国开。
本科你能挂机,研究生不可能。自考一科一科考,能让你补充一定知识底蕴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报考的时候受的待遇也不一样。
第十一点,别一心死磕自考。
是不是很奇怪,刚说了自考好又这样说。因为每个人还是要依照自己的情况来,对自己的基础和目的都要有分析,实在辍学多年无力学习,后续对学历主要是要个资格晋升那种,选个成考国开也行的,它们也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第十二点大专在读生别以为自考就是捷径。
大专生想通过自考超车,怎么也得研究生上岸才能算超车成功,而这得经过自考和考研的双重筛选,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成功的。想上岸肯定要做好各种付出的准备以及清晰的规划与坚持。所以在考虑升学的时候别忘了还有统招专升本可以一起分析。
第十三点自考学位证很好拿,一定要争取拿到手
现阶段大部分主考院校的自考学位要求都是科目成绩平均分65分,通过自考英语二考试。这两个条件简直跟没有一样,就比拿毕业证高一点点,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学位证拿了。
第十四点:自考的提前规划很重要。
自考是个坚持的过程,把流程梳理得越清楚,学习越有条理越容易坚持
第十五点:搞不明白的时候不妨先行动
自考要开始就是上教育考试院报名的事情,想不明白就别想了,开始写,落到一本一本的书上再计划也来得及
第十六点:啥信息都要记得去官网查
被忽悠是小,耽搁了自己升学是大!
各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自考的信息都有,只要教育院没有的就是假消息。学会了看教育考试院,谁都骗不了你,
补充一点,千万别选全日制自考本科班,升学界的天坑。稍微了解一下不难发现真相。
上一篇:自考错过报名时间还能补报吗?